51%对49%:极氪与领克合并背后的股权智慧与教训

2025-03-19
图片

新闻概览

2025年2月14日,极氪与领克完成合并,极氪科技集团正式成立。合并后,极氪持有领克51%的股份,领克成为极氪的非全资附属公司。此次合并旨在通过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,提升品牌竞争力,推动集团向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领域转型。合并后,极氪与领克将坚持双品牌战略,极氪主攻30万以上市场,聚焦中大型车;领克主打20万及以上市场,聚焦小型纯电和中大型混动车型。

合并背景源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,以及吉利控股集团的战略转型需求。此前,极氪与领克存在产品定位重叠和研发资源重复投入等问题,合并后将实现技术共享、成本优化,预计研发投入节省10%~20%,研发费用率从11%降至6%,生产制造节约3%~5%,管理费用节省10%~20%。
此次合并是汽车行业“整合”趋势的体现。2024年以来,国内传统车企纷纷进行品牌整合,如长城欧拉与哈弗合并、上汽荣威与飞凡合并,以及东风与长安拟合并重组等。这些举措旨在优化资源配置,降低成本,提升市场竞争力,以应对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。

图片

图片

案例解说:真功夫股权五五分

那么51%对49%的股权设计,是否有可供借鉴模仿的价值呢?答案一般是否定的。极氪与领克同属吉利集团,最后拍板决定的还是吉利这位“爸爸”。但于其他企业而言,这种股权模式恐怕更多地会招致纠纷。

通过解读知名餐饮品牌“真功夫”的控制权之争,五五分股权架构的弊端便可见一斑。
1997年,蔡达标与配偶潘敏峰、小舅子潘宇海共同创办东莞市双种子饮食有限公司(简称"双种子"),股权结构为潘宇海持股50%,蔡达标与潘敏峰各持25%。2004年企业实施战略升级,将品牌正式更名为"真功夫"。2006年蔡潘二人协议离婚后,潘敏峰将其持有的25%公司股权无偿转让给蔡达标,至此蔡达标与潘宇海各持有公司50%股权。2007年7月,两人再度合资成立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,延续各占50%的均等持股结构。同年10月,今日资本与中山联动两家私募机构向企业注资1.5亿元人民币,分别获得3%股权。
经过融资,“真功夫”的股权架构如下:

图片

蔡达标执掌真功夫后推行“去家族化”改革,引发股东潘宇海不满。蔡为巩固控制权,挪用资金收购中山联动3%股权,将子公司法人、商标及核心资产转移至个人控制企业。潘宇海2009年起诉要求查账,法院判决其胜诉后审计发现蔡达标涉嫌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罪。2011年蔡达标被捕,经审理确认其挪用资金收购股权等行为构成犯罪,判处有期徒刑14年。潘宇海随后接管公司经营管理权,争端终以蔡入狱、潘重掌实权告终。
真功夫内部纷争的重要原因便是其五五分的股权结构:
真功夫的股权五五分结构导致了决策效率低下、内部纷争加剧和企业发展受阻三大问题。首先,由于双方各持股50%,重大决策需双方一致同意,这使得公司在面临重大变革或危机时难以迅速反应。其次,创始人潘宇海与蔡达标在企业经营和发展方向上存在严重分歧,导致内部纷争不断,严重影响企业正常运营。最后,股权之争不仅干扰了内部管理,还使真功夫的上市计划搁置,企业估值缩水,融资困难,发展速度明显放缓。

图片

澜亭解读

51%(大当家)与49%(二当家)的股权结构弊端与股权均分的效果类似。

1、双方的股权比例差距太小,属于均衡型结构,容易产生矛盾。合作时间一长,占股49%的二当家大多会想,为什么出资只差了2%,却要什么事都听占股51%的?于是矛盾就产生了。
2、看似占股51%的是公司老大,但另一方在公司的重大决策上却可以起到制约作用,公司的大小事并不由大当家单独拍板决定。在公司的重大事项决策上,二当家占比超过了34%,是可以行使否决权的。比如,大当家想增资引进一个新股东,如果二当家不同意,就做不了决策。
3、这种结构在引进新股东之后,就会形成了另一种糟糕的股权结构:小股东称霸。两个大股东,一个小股东,小股东站在哪一边,哪一边的股东就得到决策支持,这就迫使两个大股东争相讨好小股东,导致公司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老大。
综上所述,采用51%对49%的股权架构,和股权均分的效果差不多,所以我们一定要避开这个陷阱。
合理的股权设计能够保障创始人的控制权,提升企业的决策效率,并完善激励机制,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。在股权设计中,至少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要素。
1、保障创始人控制权:对于初创企业,合理的股权设计能够在引入投资的同时,确保创始人对公司决策的主导权,从而保障企业的核心发展方向。
2、提升决策效率:科学的股权结构能够优化企业的决策流程,尤其在面临重大变革或危机时,有助于企业快速做出有效决策。
3、完善激励机制:企业应建立公平、透明的激励机制,以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,确保激励措施的有效性。


图片


分享